文章

顯示包含「東川篤哉」標籤的文章

松本清張-點與線(獨步文化)

圖片
  松本清張 之前,我講到日本的推理小說,我都是看東野圭吾的書為主,舉凡沉默的遊行、綁架遊戲都是我之前看過的作品。東野圭吾的作品,除了很綿密以及很細膩的推理外,在每次事件中都會有對社會現象以及體制的批判,這也是我很喜歡東野圭吾作品的地方。不過最近加入了讀書的群組,就有人推薦松本清張的作品,想說之前都有聽聞松本清張的大名,但是都沒有拜讀過他的作品,實在有些可惜。於是我就聽從書友的建議,買了 " 點與線 " 這本書。 看完了點與線之後,發現松本清張的作品,劇情 / 案情都是透過大量的人物訪談對話,以及警方辦案時詢問店家、人員、目擊者等,與現在的推理小說相比,有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及趣味。當然會有這樣的風格,一方面來說是因為當時還沒有手機,沒有監視攝影機,甚至還存在電報這種古老的訊息傳遞方式的年代,除了犯案現場的照片與鑑識或驗屍報告之外,案件的偵辦往往需要依靠大量的目擊者,所以詢問及對話就是當時最重要的偵辦手段之一。另外,由於當時科技不發達,很多線索都是辦案人員必須要浪費時間跑到當地,來重新架構犯人的犯罪手法。我相信很多年輕人看到這本小說,很可能無法理解作者筆下的主角,為何偵辦案件的時候,手法都是如此的老派。 所以在看這本小說的時候,必須回想那個年代的生活背景。那是一個沒有手機的昭和年代,人們溝通只能依靠電話或是電報,甚至是書信。所以往往只要掌握幾個電話、電報或書信,就會成為破案的契機或關鍵。也因此在讀者可能只要讀到一半,就可以猜出,或是書中直接就會點名誰是兇手,對於喜歡在最後一刻才知道兇手是誰的讀者,可能就會失去讀下去的興趣。但是松本老師作品的重點,往往都不是偵辦案件的本身,而是兇手如何運用巧思來混淆偵辦人員的視聽,使案件走入錯誤的方向。另外,松本老師也跟東野圭吾一樣,亦有一番獨特的見解或批判,這也可以說日本推理小說的核心所在,拿掉這個部分,就等於拿掉了這部作品的靈魂。如果想要了解昭和年代 / 風格的推理世界,點與線確實是一本很好的入門。

尖端出版-新推理要在晚餐後(東川篤哉)

圖片
  新推理要在晚餐後 會有興趣購買這本小說,主要是因為先前有看過”推理要在晚餐後”這部日劇,北川景子飾演一位出身富豪家庭的刑警寶生麗子(也就是大小姐),在工作上遇到無法解決的案件時,就會請求管家的協助,這位管家有著驚人的推理能力,往往可以從大小姐的敘述中,尋找到案件的線索,進而偵破案件/找到犯人。由於本劇除了有推理的部分之外,大小姐與管家之間的有趣互動,也是本劇值得一看的地方。尤其是管家的智商極高,但是嘴巴卻是非常的機車,罵人也不帶髒字,大小姐常常被管家機車的言語氣到冒煙,卻同時也折服於管家的推理。 在新的這一部小說裡,又加了一個菜鳥若宮刑警。而剛好原本已經高升的風祭警部,卻又因為某種緣故,又被調回成為寶生的上司。風祭警部自認風流倜儻,又身為風祭汽車企業的小開,在每次辦案都有意無意地用言語來虧寶生,並且毫不保留的炫耀他的高級跑車,在言語談吐中也會故意的透露他身為有錢人的線索,例如去歐洲觀看歌劇,還有有錢人家的一些內幕八卦等。現在又再加上頭腦少一根筋,又不會察言觀色的菜鳥若宮刑警,使這本小說又增加了不少笑料。 撇開辦案過程的笑料部分,在推理部分方面,顯然就沒有極大的著墨。對於推理的部分,大概就是案件現場的簡單描述,再加上各個證人以及主角寶生轉述案件的過程,總覺得這件案子怎麼描述才到一半,怎麼就已經快要破案的樣子。而且有些案件好像就是硬凹,突然跑出這樣的推理結論,而且竟然是標準解答的情形。當然也不能怪作者,要再講述案件的紋理的同時,又要塞入寶生與管家之間機車的對話,以及宮若及風祭警部的無俚頭,不太可能會對案件有巨細靡遺的描述。如果你是本格派的推理小說迷,對這個部分應該會大失所望,因為你不會看到像東野圭吾老師那樣,除了對案件的描述,更會刻劃案件中每個人物的性格還有出生背景,更不用提還會有批判社會以及整個司法制度的部分了。 對我來說,這本小說不太像一本推理小說,反而比較像是一本輕鬆小品,或是對於想要嘗試推理小說的新手所寫的書。雖然推理的部分我不是很滿意,但是基於這本小說的原始設定,也不必對這樣的內容過於強求。我也很期待這一部小說也可以改編成日劇,或許在改編成日劇之後,編劇或許就可以補足推理著墨不夠的部分。總而言之,這本小說推理也不會很燒腦,真的很適合在晚餐後,心情愉悅的時候閱讀。 延伸閱讀: Hyread-綁架遊戲(ゲームの名は誘拐) 電子書-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 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