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德爾-正義,一場思辨之旅(先覺出版社)
桑德爾 桑德爾-這本書在我這是開始閱讀之前,已經聽聞許久,也聽說非常的好看。但是一方面小弟以前沒有念過人文科學或是哲學,對這方面的知識相當的恐懼,而且也怕書中可能會有很多專有名詞,會讓初學者望之卻步。不過後來在群組有人又再次推薦這本書,後來我也側面(?)了解到很多人會推崇這本書,就是因為這本書不艱深,而且會舉很多案例還有生活上的實例,來解釋桑德爾所想要解釋的正義的論點。所以,就在這樣的情形下,我就開始了屬於我個人的正義之旅。 這本書一開始就舉了很多案例,包含卡翠納颶風的案例,說明社會上的正義,很多時候儘管會犧牲少數人的利益,但是只要多數人能夠得益(或效用最大化),多半都會以多數人的利益為優先考量。另外,也有學者,例如邊沁,他的功利主義主張無論是個人或社會,所有的判斷都必須為最多數人爭取最大效用。另外,邊沁也認為社會中所有的價值都必須轉換為同一套效用,好處是簡單明瞭,壞處就是忽略了人生的複雜性。 而關於自由放任主義的思想,是認為要達到效用最大化,政府就減少干預。但是過度的自由放任主義也會帶來危險,例如墮胎權,以自由放任主義來說,人們要如何處置他的身體是他的自由,即便是墮胎、販賣器官、代理孕母甚至自殺,國家沒有權力禁止人們以自己想要的方式使用或是處置自己的身體,就算是將自己的腎臟賣給一個專門蒐集器官的收藏家,而非急需腎臟的病患,依舊是人們的自由。 但是前面的自由放任主義或是邊沁的主張,真的可以以效用最大化帶給絕大多數(甚至所有人)人幸福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因為自由放任主義必定會犧牲少數人的利益,使整體社會的效用最大化。所以,康德認為應該要把正義與自由連結起來,但是康德所提的自由,並非我們一般認知的自由,一般我們認知的自由都是受到欲望驅使,所以做出的選擇並不自由。而康德認為我們是自主的個體,擁有行動與選擇上的自由,也可以說做這件事不是為了趨吉避凶,或是可以獲得利益或是快樂,也就是當我們做這一件事沒有考慮其後果,而是單純我想要做這一件事,就可以說這是一個有道德的動機。 康德舉一個例子,一個精明的商店老闆和一個缺乏經驗的顧客,缺乏經驗的顧客想買吐司,老闆可以對這位顧客多收錢,顧客也不會知道。只是老闆理解到,如果別人發現他佔顧客便宜,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,會對他的生意產生傷害,若老闆是為保護自己的名譽,則這樣的動機就缺乏道德性。但是若老闆是基於自己本身的原則,不管顧客是否有經驗